2011/07/22

【會議】「公民茶館-開放編輯會議」0721紀錄

七月二十一日晚上七點,今天公民茶館的主題除了探討本週公館的新聞外,也將討論「公館雷擊事件」、「全台灣有哪些地名也叫公館」、「公館進入紅棗產季」以及本週在大家的生活週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沒有被報導出來?

對於「公館雷擊事件」但是,公館鄉真的是特別容易遭到雷擊的鄉鎮嗎?戴文祥主任秘書準備2007年9月台電月刊的報導:「防雷第一線:全台唯一落雷監測系統」以及「100年第二季各縣市行政區落雷情形統計」讓志工了解其實在看每一則報導時,可以上網查詢資料求證,多加思考報導的正確性。像是這些資料中顯示苗栗最常被雷打到的鄉鎮前三名是泰安、大湖、銅鑼,公館才排名第七。志工劉玉波大哥也與大家分享他聽說苗栗最常被雷打到的地方在獅潭的仙山。

對於「全台灣有哪些地名也叫公館」這個主題,戴主秘則是以媒體誤將「竹南鎮公館里誤認為公館鄉」這則新聞作為引子,討論全台灣有哪些地方的地名也是「公館」,戴主秘強調寫一篇新聞報導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功課。網路搜尋是其中一種非常好用的工具之一。故分享他如何用google搜尋資料的過程,第一種方式就是用「公館」二字做為關鍵字,在「中華郵政」網站中搜尋,語法為:「”公館”site:http://www.post.gov.tw/post/index.jsp」。第二種方式就是在google搜尋「公館國小」。最後發現全台灣也叫公館的地方有:台東綠島鄉公館村、苗栗縣竹南鎮公館里、台中市后里區公館里、新北市板橋區公館里等等。

對於「公館進入紅棗產季」這個主題,戴主秘指出,公館現有的文獻當中對於公館紅棗的起源的背景真的少之又少,而且對於起源的說法不同,彭鈺明老師最近訪查後發現,紅棗早期不只是公館有種植,在頭屋、銅鑼、南庄等地都有種植,彭鈺明老師與大家分享訪查過程與新的紅棗產銷資訊,戴主秘認為這些資訊很重要,改天要安排採訪並重新修正紅棗的起源。

對於紅棗主題,劉玉波大哥則是認為公館紅棗行銷可以從看紅棗也賞荷花著手,因為公館有穿龍圳經過,水質好孕育出許多農產品。而戴主秘非常認同劉玉波大哥的想法,並認為可以由穿龍圳當主軸帶出公館的紅棗、芋頭、荷花等。

會議最後大家共同決定以後開會關於公館新聞討論的部分討論少一點,大部分的討論時間以大家更熟悉的主題為主軸。

今日會議資料連結:請點此下載 
今日照片集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